2018届毕业生,京沪深谁将成为你的“伯乐之城”?
2018届毕业生,
京沪深谁将成为你的“伯乐之城”?
作者:CUFE魔数师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创业已成为全球各个城市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不二法宝”,这意味着一方面是传统产业的劳动力大量过剩,另一方面则是各类高科技人才紧缺的危机。目前,北京、上海、深圳三市的创新经济正在崛起,开始构成中国创新经济的“金三角”。 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16创新创业白皮书》显示,在中国创新创业先锋城市指数排名中,创新创业呈现出三个明显的梯队:第一梯队是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城市聚集了中国近七成的创业企业,三地就像一个巨大的强力磁石,吸引着各路英才。
北京以首都的特殊地位,加上独特的人文魅力,创新经济发展迅速,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又具国际大都市的时尚,在人才竞争中魅力独具;深圳作为我国最早的改革开放特区,凭借良好的综合环境,为人才施展抱负提供了理想的舞台。从北到南,三大城市在创新经济的人才竞争中形成“三足鼎立,三国演义”之势。
俗语说:“不是猛龙不过江”。2018年毕业季即将来临,据统计将有约820万本科毕业生+50余万硕士研究生+<10万的博士研究生寻找自己的职业舞台与安家之所,在成为“猛龙”之前,你对三地的安居乐业了解有多少?你会选择到哪工作、生活?
恰逢2018新年,我们中财魔数师团队基于专业所学,从市场和政府两大角度对比京沪深安家成本以及京沪深公共政策(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住房政策、保障房政策以及落户政策)的包容友好程度两个方面透视三地成为毕业生“伯乐之城”的前景,为即将毕业的2018届毕业生出一点谋,划一点策。
一、京沪深就业竞争压力比较
根据《2017年秋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京沪深位列最受求职者欢迎榜的前三位,其平均薪酬分别为9900元、9365元、8666元;京沪深人才需求数也位列前三,但其人才供需竞争指数(供需竞争指数=收到的简历投递量/发布的职位数量)不一样,分别为82.4、39.7、37.4。
这意味着在北京范围内平均每82.4人竞争一个岗位,而上海和深圳竞争相对弱很多。
二、京沪深购房压力比较
京沪深聚集着全国最好的企业、最多的就业机会、最好的生活和娱乐水平,但想选择这几个城市的毕业生要知道,在这三座城市安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毕业生买房的话,一般要考虑到家庭居住需求,按照经济居住面积70平米和所在城市均价计算,北京购买二手房至少得450万,购买新楼盘至少得409万;上海购买二手房至少得365万,购买新楼盘至少得440万;深圳购买二手房至少得370万,购买新楼盘至少得441万。
表1 京沪深购房平均首付及月供情况¹
按照月供最高占月收入五成计算,在这三座城市选择较为便宜的住房,既北京选择购买新楼盘,上海和广州选择购买二手房。那么京沪深的家庭月收入至少需28205.42元(北京)、25238.6元(上海)、27502.5元(深圳)。按照智联招聘的最新数据,北京为9900元,上海月薪为9365元,深圳为8666元。这意味着北京的月供需要至少2.85个人共同负担,上海则需要2.69个人,深圳则需要3.17个人。
也就是说,在北京首付压力最大,月供压力居中;上海首付压力居中,月供压力最小;在深圳首付压力最小,但月供压力最大。
三、哪座城市最应该选择租房
在衡量租房、买房哪个更划算时,国际上有一个通用的专业名词:“房产租售比”。所谓“租售比”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价之间的比值。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区域房产运行状况良好的租售比应该在1∶300至1∶200之间。也就是说,如果把房子拿去出租,至多300个月,也就是 25年内就能收回购房款。如果租售比低于1∶300,那么房产投资价值很小,泡沫已经显现;如果高于1∶200,则表明房产投资还有潜力。
那么京沪深租售比怎么样呢?北京(78.52元/月/㎡)是全国租房最贵的城市²,上海(65.01元/月/㎡)和深圳(63.72元/月/㎡)同样是高租金的城市。计算京沪深的租售比时,可以发现京沪深的租售比都远低于1∶300,租房都更加划算。其中深圳租售比最高,毕业生如果选择深圳的话,更应该考虑租房。
图1 京沪深二手房和新楼盘租售比统计
四、哪座城租房最容易
可见,无论京沪深,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而言,买房都是一个遥远的梦,大多数人会选择租房,那么京沪深哪座城市租房最容易呢?
北京平均租金总价为8215元,平均户型面积为94.4平米;上海平均租金总价为5668元,平均户型面积为86.6平米;深圳平均租金总价为5407元,平均户型面积为80平米³。京沪深房租收入比分别为83%、61%、62%,北京房租收入比最高,深圳和上海租房相对容易。京沪深租住80-90平米的租金超过其月收入的50%,在这样的情况下,合租将成为京沪深毕业生的选择。
图2 京沪深房租收入比对比
五、京沪深租房VS通勤
京沪深租金分布并不均衡,租金低的地方往往离市中心较远,租住这种地方就需要忍受通勤的问题。那么京沪深租房与通勤的关系如何呢?在进行线性拟合时,可以发现北京居住与通勤的取舍指数为0.94,上海居住与通勤的取舍指数为1.36,深圳居住与通勤的取舍指数为1.26。这表明北京要找租金便宜点的房子,得离市中心很远。同时,北京的居住范围达到方圆90公里,上海次之(70公里),深圳最小(40公里)。这也意味着北京“摊大饼”模式下,通勤距离远;相比之下,深圳是一个更为紧凑的城市,通勤距离最短,这意味着早上可以多赖床一会!
图3 京沪深租金分布图
综上,从市场之手的角度评估京沪深谁会拥有更多的毕业生,我们总结了五个维度:就业竞争指数、购房压力指数、租房倾向指数、租房压力指数以及租房便利指数,生成五个维度的雷达图,为2018毕业生提供一个衡量京沪深择业安家选择决策的坐标系。
图4 京沪深就业及安家指数
整体观之,三城各有长短。北京在就业压力和租房压力上“一马当先”,而深圳则在购房压力上成为“翘楚”,相比较而言,上海相对北京在人才的进入环节的压力门槛更低,而在人才安家留下的环节,也比深圳压力小很多,属于三城之中较为友好的一员。
虽然分析如此,但我们在研究中依然深感市场之手下在三城就业安家的现实骨感。我们三座志存高远的一线城市都不断表达出对人才的求贤若渴,那么我们的政府之手能否雪中送炭,让大家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呢?在此,再让我们对三城所编制公布的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住房政策、保障房政策以及落户政策三个重要板块做个解读,为大家算算账,探探路。
一、从城市总规的房地供给看毕业生在京沪深拥有住房的前景
(一)何为拥有住房
首先明确一个问题,何为拥有?拥有是指得到或者保持着某种东西。一般来说人们会将“拥有住房”理解为拥有住房的产权,但由于我们研究对象为毕业生,故将拥有住房理解为“拥有产权”或“拥有使用权”。
(二)谁将拥有住房
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要求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分别控制在2300万⁴、2500万⁵、1480万⁶人以内。若按2016年三市常住人口计算,五年内各市的人口增量空间分别为127万、80万、289万人。从人口增量空间角度来看,深圳市拥有最大的人口增量空间,北京次之,上海最少。
(三)住房及土地供应
1、新增居住用地供应数量
最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15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由现状2921平方公里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而最新版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则明确提出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要求,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而根据此前发布的《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末,上海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3185平方公里。这也就意味着,2021年到2035年期间,上海建设用地增量只有15平方公里左右。至于深圳,建成区面积接近行政区面积的50%,新增建设用地也已经到天花板,到2020年全市净增建设用地不足8平方公里,而按照深圳“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深圳工业用地不低于深圳土地30%,相当于划定了270平方公里的“工业红线”。如果去除50%的生态线、30%的工业用地,再扣除医院、学校、公路等配套用地,留给住宅的土地就少之又少了。
因此,从新增居住用地供应前景来看,三个城市都已基本见顶,不分伯仲。接下来更重要的将是做完蛋糕之后如何更好、更合理的分配蛋糕,也就是需要在“硬供给”接近极限后进行是“软供给”创新,即政策性与规则性设计。为此,对城市政府相关公共政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2、新增住房供应数量
从2016年起,北京市未来五年新供应各类住房 150 万套以上,上海市预计到2020年新增供应各类住房约170万套⁷,深圳市计划到2020年实现新增住房有效供应65万套⁸。从新增住房供应数量来看,上海市供应数量最多,北京稍低于上海,深圳最少。但应注意的是,北京市、上海市的新增住房供应数量包含租赁类住房的供给,而深圳并未包含。故若按照北京和上海的标准进行测算,深圳实际新增住房供应数量远大于65万套。
3、新增住房供给结构
到2020年,北京市新供应各类住房中租赁类住房约占30%(约45万套)、保障性住房占约21%(约31.5万套)、有产权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约占34.3%(约51.45万套),其他商品房约占14.7%(约22.05万套)共有产权住房中,70%面向本市户籍人口,30%面向非京籍人口⁹。上海市预计未来五年新增供应各类住房中市商品住房约占26.5%(约45万套),租赁住房约占41.2%(约70万套),保障性住房约占32.3%(约55万套)¹º。深圳市计划实现在新增住房有效供应中,新建商品住房批准预售与现售3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供应35万套¹¹。
由于毕业生很难直接购买商品房,且绝大多数保障性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均需要本地户籍或社保缴纳时间限制,而毕业生中真正拥有本地户籍又很少,故通过北京和上海的新增住房供给结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图1),上海的新增住房供给结构比北京对毕业生更为友好。又由于深圳相关住房建设规划并未将租赁类住房纳入其中,故难以与北京、上海进行比较。
图1 北京与上海新增住房供给结构比较
(四)从总体规划中住房供给看2018毕业生在京沪深拥有住房的难易
从三市总体规划中的住房供给前景看,对毕业生在北京、上海、深圳所能拥有住房的难易程度进行从1到3进行赋值,1代表最难,3代表最易,进行累加排序,见表1:
表1 毕业生在京沪深拥有住房难易程度表
综上可以看出,对于2018年毕业生来说,从三城总体规划所绘制的前景来看,在深圳拥有住房的概率最大,上海次之,北京最小。需要说明的是,本部分对比由于涉及户籍等限制等问题,分析的重点放在了租赁住房及人才住房的供给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后文会单独解析高校毕业生在京沪深落户等问题。
二、从户籍角度看毕业生在京沪深落户前景的比较
承接前文分析,我们接下来看看拥有住房的一个重要前置条件:“户口”!
众多毕业生想要在这三个城市拥有真正的“归属感”,就必须要拥有这京沪深的户口,从而成为确实意义上的“本地人”。目前,京沪深对于外地人取得本地户口都已出台相应的政策,一般被统称为“积分落户”政策。积分落户制度是我国城市户口迁移的一项制度创新,旨在通过设置一套指标体系,对外来人员落户本地的条件进行指标量化赋分,并依据积分有序引导落户。那么三座城市的情况如何呢,让我们一起看看。
【 北京 】
在京办理积分落户有四大前提条件:
(1)持有北京市居住证。
(2)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
(3)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7年及以上。
(4)无刑事犯罪记录。
对于全体高校应届毕业生来说,满足(2)、(4)两个条件是很简单的。(1)条件中规定的居住证想要拿到也并不是很难,因为办理北京市居住证只需在京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并满足在京合法稳定就业、在京合法稳定住所或在京连续就读三大条件之一即可,所以只要是在北京市高校就读并顺利毕业的应届生一般都可以拿到北京市的居住证。最难完成的就是(3)条件,由于社会保险需要参加工作且有自主收入后才能由工作单位代缴,这也就意味着应届生只有毕业工作7年之后,才能具备进行积分的资格。
下面来看具体的积分指标。首先,北京对于落户总积分的具体要求每年都不一样,由北京市政府根据年度人口的调控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具体的总积分要求。但一般来说,总积分会在90-95分之间浮动。在积分细则里,除去获得国家级表彰以及年纳税额超过10万元的可能性,和毕业生有关的指标无非是以下几项:
(1)合法稳定就业指标,以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年限作为计分标准,每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1年积3分。
(2)合法稳定住所指标,在自有产权住所每连续居住满1年积1分,在合法租赁住所和单位宿舍每连续居住满1年积0.5分。
(3)教育背景指标,大学专科积10.5分、学士学位积15分、硕士学位积26分、博士学位积37分。
(4)职住区域指标,就业地和居住地均由城六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转移到其他行政区域的,每满1年积4分,最高12分。
(5)创新创业指标,在科技和文化领域获国家级奖项积12分,获市级奖项积6分。
(6)年龄指标,年龄不超过45周岁积20分。
然而,在规定的7年社保缴纳期间,每个应届毕业生都能够积满落户所需的分数吗?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测算认为,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的应届生来说,最乐观的情况下可以在7年的时间里积到如下的分数:
(1)合法稳定就业指标:7×3=21分。
(2)合法稳定住所指标:7×1=7分(在有自有产权住房的情况下)。
(3)教育背景指标:拿到学士学位,15分。
(4)职住区域指标:就业和居住区域都在城六区之外,12分。
(5)创新创业指标:在科技和文化领域获国家级奖项,12分。
(6)年龄指标:不超过45周岁,积20分。
如果把以上分数进行加总,可得21+7+15+12+12+20=87分,也不足以达到落户的计分标准。
此处划重点:经过计算,一个本科毕业生在不获得任何国家级奖项的情况下需要约11年才能获得北京户口。而相比之下,硕士研究生需要约8年,博士研究生7年即可。由此可见,学历对于在北京积分落户的作用是巨大的!!!
【 上海 】
和北京一样,在沪办理“居转户”同样有前提条件:
(1)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
(2)持证期间按照规定参加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
(3)持证期间依法在上海市缴纳所得税。
(4)在上海市被评聘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工种与所聘岗位相对应。
(5)无违反国家及上海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
上述条件中,除了(1)条件之外的都比较容易满足,而想要办理上海市居住证需要以下材料:6个月社保缴纳记录、6个月劳动合同、6个月房屋租赁合同以及居住证申请表。
等拿到上海居住证之后,就可以开始办理“居转户”的手续。上海积分入户的总积分要求是120分。相比北京,上海的积分指标明显要宽松许多。首先是申请人的年龄指标,规定如下:年龄在56-60周岁,积5分;年龄每减少1岁,积分增加2分。18-43岁者积分为30分上限。显而易见,应届毕业生的年龄积分可以积满30分上限。其次是学历指标,规定如下:大专积50分;学士学位积90分;硕士学位积100分;博士学位积110分。对于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再加上学历积分之后,总分就可以轻易的来到120分。
此处划重点:应届毕业生在上海获得户籍的最短年限是7年!!!
【 深圳 】
总的来说,深圳积分落户的门槛要比京沪两地低上不少,最为突出的一点便是深圳对于缴纳社保的年限没有硬性要求,只要总积分达到100分以上即可申请落户。
而根据具体的积分细则,一个本科毕业生拿到深圳户口的最短时间只需3年:本科学历积80分,年龄在18-35周岁以内积5分,社保缴纳每满一年积7分。如此计算,仅需3年便可积至100分以上:80+5+3×7=106分。
此处划重点:应届毕业生在深圳获得户籍的最短年限是3年!!!
三、从保障性住房政策角度看毕业生在京沪深安家前景的比较
基于京沪深房价、户籍政策限制和绝大多数毕业生自身及家庭的经济水平、户籍情况,我们首先重点梳理了三城有关住房租赁与人才住房等优惠政策。
【 北京 】
(1)研究扩大租赁住房赋权,公共租赁住房向非京籍人口放开。
(2)多渠道筹集租赁房源,鼓励租赁服务企业通过趸租等方式整合居民空置房屋和其他社会闲散住房资源,集中经营管理。鼓励开发企业将在途或待售住房转化为租赁住房, 开展租赁业务;新投放居住用地配建或竞建一定比例自持租赁住房;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
【 上海 】
(1)发展住房租赁企业,引导企业通过收储租赁、购买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提高住房租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建立多层次住房租赁市场,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开展租赁业务,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住房租赁企业合作开展住房租赁业务,鼓励开发企业持有一定比例商品住房用于社会租赁,构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住房租赁行业中并行发展、互为补充的良好格局。
(2)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分配供应力度,为本市科创中心建设各类企事业单位解决青年职工、引进人才阶段性住房困难提供支撑保障。
【 深圳 】
(1)对于符合人才安居政策的经济社会所需人才,包括新毕业大学生、符合政策的人才群体,通过人才住房、人才补贴,满足其购租需求。
(2)多渠道安排筹建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万套,包含人才住房30万套。
(3)大力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构建“先租后买、先小后大、不断升级”的住房梯度消费格局;推进租赁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和机构建设发展持有型物业并向社会出租,探索推动企业将其持有房源集中向园区企业、机构出租的新模式。
(4)逐步加大住房货币补贴力度,逐步扩大对人才和户籍中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政策的惠及范围和支持力度,弥补实物保障周期长、灵活性差等缺陷。
(5)多渠道增加人才公寓供应,提高人才住房补贴标准,取消人才申请人才租赁住房社保缴纳时间限制。
从政策支持角度看,深圳市由于拥有人才住房优惠和鼓励住房租赁等相关政策且落户较为容易,对于毕业生来说最为友好,而北京和上海仅有鼓励租赁单一政策,且北京落户比上海更为困难,故深圳最友好、上海次之、北京最后。
安居方能乐业,毕业生选择一个地方工作,肯定会有一个长远的打算——买房。然而据统计,面对当前高企的房价,即时成为白领辛苦1年的工资也只能买几平米:北京1.9平米、深圳2平米、上海2.1平米。按此推算,在京沪深拥有一套住房简直遥不可及。那么当前在三城中,离我们高校毕业生最近的,购买可能性最大的住房是什么呢?应该就是保障性住房了。目前,北京和上海都推出了共有产权住房,深圳推出了安居型商品房。三者有很多相似点,比如价格便宜,但地段比较偏远等。但三城之间也有很多差异,下面从2018年毕业生的角度来看看京沪深保障性住房政策,比较一下哪个城市更加适合安居发展,见下表。
表2 京沪深保障性住房供给政策对比表
注:笔者根据《上海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管理办法》(沪府令39号)、《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安居型商品房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整理。
从上表以及政策解读可以看出,北京共有产权住房对于在北京“夹心层”刚性需求来说是很好的政策,对刚毕业的学生敞开了一扇门。但买房资格除了短期落户以外只能是五年之后才可以。如果想要一直自住也是很好的选择,住房面积也适中,比较适合三口之家。自持的产权与普通商品房一样,可以升值,对于投资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缺点就是地段比较偏远,一般都在五环外甚至六环外;无法拥有全部产权,但政策还在变,以后也许会允许购买政府产权。如果可以有这个机会,并且很幸运摇到号,还是要早早下手。
上海的共有产权住房主要针对低收入人群,限制条件很多,而且只针对本市户籍,比起北京更难申请,对于毕业生符合条件的不太多。五年后房产处置方式和北京大致相同,相比北京较好的是还能购买政府的产权。但如果能申请上,可以作为投资,有价值。
深圳既要求必须有本市户口,又要缴纳医疗保险5年以上,毕业生3年以上,而且十年后才能申请完全产权。标准很好符合,但是买房后十年时间太长,自己住还可以,十年内换房就会亏本。而且政策还很模糊,不建议作为安居投资的选择,如果刚性需求很大,可以选择供自己居住选择。
以上就是京沪近年来典型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根据上面可以看到北京的政策还是比较人性化的,不过不能申请完全产权;上海的共有产权房限制条件更加严格一些,对于收入较高的毕业生来说申请比较困难;深圳的安居型商品房就不太适合安居投资了,如果可以先租房,然后咬咬牙直接买普通商品房也可以。在人生重大抉择面前,多一份理性分析是很必要的。希望我们的梳理能为2018年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家提供一些帮助,预祝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找到让肉身与灵魂得以温暖安放的“伯乐之城”!
【 后记 】
撰写本文的想法来源于本学期主讲的《城市土地与住房管理》课程中与学生的讨论,我们更想说的是:进入新时代,未来30年,能否赢得人才将决定一个城市的未来,这是我们每个怀有雄心与抱负的城市政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有人把从现代开始到未来的人群分为三类:一是现在(2015年)的老年人,他们是走向我们未来的奠基者,以过去的奉献奠定了我们今天走向未来30年的基础。二是现在(2015年)的中青年,主要指已经从学校毕业、尚未退休的群体,他们是今天社会的中坚力量和骨干主体,同时,他们今天的努力决定了从今天到未来30年发展行进的方向及未来发展的形态,是走向未来30年的决定者。三是现在(2015年)以及将来(即将诞生)的青少年和儿童,他们不是当下未来议程的决定者,却马上会逐渐成为未来议程的践行者或者创造者。这一群体,大致出生于2000年前后,因此也被称为新千年世代(the new millennium),他们大部分人正处在高中、大学阶段,还有一部分已经进入工作岗位,贯穿未来30年之中,起到承前启后作用,是未来的真正决定者。而2018年的毕业生,正是属于走向未来30年的决定者,谁将拥有更优秀的他们,谁也将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此文,不仅写给2018年的毕业生,也不仅写给京沪深三座城市,更是写给每一个希望成为爱才、惜才、聚才、育才的伯乐之城的决策者,让以人为本真正植根于你我的内心,万众创新万众创业之潮必会更加澎湃,中华复兴之路必将更将宽广!
【 参考文献 】
¹数据来源:中国房地产协会2017年11月数据http://www.creprice.cn/
²数据来源:中国房地产协会2017年11月数据http://www.creprice.cn/
³数据来源:中国房地产协会2017年11月数据http://www.creprice.cn/
⁴数据来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⁵数据来源: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2035年)
⁶数据来源:深圳市人口与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⁷数据来源: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
⁸数据来源: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6-2020)
⁹数据来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¹º数据来源: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
¹¹数据来源: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6-2020)
【 关于我们 】
团队创始人大伟老师,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博士毕业。毕业后,经决策咨询后投身高校教职。身为师者,心怀三个理想:
1、为典,像词典一样博学,能够回答学生一些问题;
2、为梯,像登梯一样支持,能够提供学生一些机会;
3、为灯,像路灯一样站立,能够照亮学生一段路程;
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遇到更多良材,育出更多硕果!
正是在这样一种初心之下,顺应大数据兴起的趋势,中财魔数师于2017年1月成立了!
很高兴遇到了我的第一批魔数小队成员:城市管理专业2014级的冯羽同学、2015级的李磊同学、莫荻同学与宁姗姗同学,共同完成了第一份作品《中国特色小镇春节活力综合诊断书》。
本文为第二份作品,由以下成员共同完成:
最后,中财魔数师团队祝每一位关注和支持我们的朋友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也请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
【 国匠城 】
欢迎转载,后台留言“转载+公众号”即可开启白名单
回复“研习社”,学习城市数据技能
回复“成长营”,一起提升规划思维
回复“APP”
下载国匠城最新APP客户端